用温暖的教育培养幸福的孩子——读《发现母亲》有感
作者:吉祥荣     发布时间:2023-12-26     信息来源: 安化县思源实验学校     浏览数:

  初次拿到《发现母亲》这本书时,我本以为是讲述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温情故事以激发读者的母爱情怀,翻开后才发现并非如此。我将从作者介绍、书籍介绍以及阅读感悟三个方面介绍本书。

  《发现母亲》的作者是王东华,男,1963年6月生,安徽芜湖人。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其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专著《新大学人》(40万字)为93深圳(中国)优秀文稿公开竞价首部成交著作。其致力人类文化启蒙的另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80万字),1999年一经推出,即在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其主编及编著的《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超薄学习》,2001年及2003年分别被选作为全国妇联活动用书。由于其在母亲教育研究及普及方面的突出贡献和成绩,2001年入选《中国青年》“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

  读完《发现母亲》后,我对王东华是非常敬佩的,《发现母亲》第一版字数多达80万字,而且内容不是叙事类,绝大多数都是学术知识以及典型人物分析,作者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对各项研究和著名人物的成长都如数家珍,可见其功底深厚。

  《发现母亲》从历史、文化、社会、生理、心理等多个角度重新解读“母亲”这一身份,阐述了母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突出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对家庭、对民族最重要最根本的教育。作者指出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父母对自己幼儿的教育,更是继之以后更为艰巨、更为长久的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这种教育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父母都是终生的,并且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教育重点与方法,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实施时间应该大大地推后,推后到孩子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更乃至下一代。

  书中讲到,婴儿出生时都是同母亲连体的,因此存在着一个宫外孕期。同父亲相比,母亲在育儿方面有着本能的优势。人是分两次诞生的,人是早产三年的动物,人生的头三年是在组装大脑。人存在着一个比性本能更为本质的智本能,一旦错过便遭阉割,因此,孩子的一年绝非普通意义上的一年,孩子的一年等于十年。

  作者认为人类目前所强调的教育都是“显教育”,对于更本质更重要的“潜教育”却不加关注。道德、勇气、责任等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就能起作用,而是要通过教育者的“做“才能达到的目的。过往的教育学是“教”的教育学,以后的教育学将是“做”的教育学。

  作者在书中抛出了大量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并不出色的父族突然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后代、为什么先天后天俱佳的神通成大才者寡、为什么说母亲的劳动绝不亚于英雄的创造等等,通过对问题的解答一次次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发现母亲》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且深奥,说实话,读完一遍后那些专业知识我真正记下来的屈指可数,但是书中有一句话在看到的第一眼就刻进了我的脑袋里:培养幸福的人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准则。对于这个观点,我是深信不疑的。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作为老师,我相信,我们对孩子们所有的要求,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他们幸福。对此,我也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我在担任班主任时问自己最多的一个问题,那:孩子们幸福吗?我带给他们的是快乐居多还是不快乐居多?如果孩子们不幸福,那我们有没有教会他们如何获取幸福?关于幸福,或者说关于快乐,我有一句自己的格言,那:如果今天没有不快乐的事情,那今天就已经很快乐啦!如果我们没有带给孩子们快乐,也没能教会他们如何获取幸福,那请问一问自己:你自己幸福吗?近些年,有一个词非常热门,“原生家庭”,有人这么说:“有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人终其一生的努力都是在和原生家庭和解。”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是有道理也是能够寻找到现实依据的,所以想要让孩子们幸福,首先我们自己得要幸福起来,接受生活,简单生活,享受生活。

  作者以“愿天下人共读之”作为《发现母亲》的序文,我也借此再次同大家分享本书中的这句话,愿天下人共勉之:培养幸福的人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准则。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培养幸福的后代,这才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我们都应该成为自我教育者,用温暖的教育培养幸福的孩子。

  最后,愿你进入学校是快乐的老师,回到家里是幸福的妈妈,温暖的爸爸!

[打印] [收藏] [纠错]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