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过去的2023年,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团结全校教职工,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创新发展,优化教育环境,推动了各项工作稳健发展。本年度学校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政治建设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把政治建设摆在党建工作首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强化党内监督,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学习党史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切实把全校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二是加强班子建设。本屇支委会任期已满三年,根据党章规定和支委会班子建设要求,及时组织召开支部大会进行换屇选举,组成新的支部并报县教育局党工委批准。 三是实施“双培工程”。现有党员21人,有9位老师已提交入党申请书,1名青年教师参加党校学习培训,注重充实党员后备力量的发展。 二、创新德育模式,构建和谐校园 一是抓实德育常规。把“五自”理念融入德育常规,指导日常管理。抓好寝室秒静管理,实施“一日七查”,实施“零点行动”;行政值日每日通报;学工处每周日晚组织班主任工作例会,点评德育工作;认真落实德育量化管理,做好学生素质综合考评。 二是开展主题活动。全年开展新生军训、消防演练、艺术节等共计14项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团委于9月开设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等14个社团。上好每周四第八节社团课,做到一节课有所开展、有所学、有所获;培养学生广泛兴趣。 三是落实“六个一”活动。学校坚持一天一唱唱经典歌曲、一周一看看新闻联播、一周一讲国旗下讲话、一周一诵诵经典诗文、一周一分享分享正能量的故事、一月一实践,并使之成为学校的规定动作。 三、聚焦教改教研,注重质量提升 一是抓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师德师风宣誓、专题推进会、签订承诺书等活动,增强全校教师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使命感。评优评先、晋职晋级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强化培训力度,通过新高考、新课标培训,促进专业成长,做好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的培养工作,发挥领头羊作用。推进青蓝工程,师徒共同进步。本年度共派出教师254人次外出学习培训。其中6人参与省培,32人参加市培,217人参加县培。培训经费近11万元。 二是抓实教学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常态化,听评课、“推门听课”常态化。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校领导、备课组负责人全程参与检查督促。抓好评教工作,每学期进行学生对教师满意度的调查,并将结果反馈给老师。抓好教学检查,每学期进行两次教学大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加强教学督导,通过对随堂课、观摩课、示范课的及时点评、书面反馈,每周通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有序。教学成绩显著,2020年至今高一高二学考通过率100%,2023年学校首届高考,本科上线97人,纯文化生81人,其中一本上线并录取25人。 三是抓高三备考工作。2023届高三团队教师24人,在校学生282人,学校坚持每日利用电子屏展示励志标语,要求高三常规工作做严、做实、做细,严格出勤,坚持课堂纪律巡查,高三教学研讨常态化,坚持引进走出,派高三团队到安化一、二、三中及益阳市一中等兄弟单位跟踪学习。 四、夯实服务保障,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抓好新闻宣传及人事政工工作。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用好“一网一微”。本年度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共发布推文61篇,点击量达74181人,平均每篇点击量 1216 人,单篇点击量最高达5052人,市级以上新闻发表11篇,其中2篇被“学习强国”发表并在县获奖,县局公众号推广学校新闻6篇,学校新闻及动态及时在学校网站更新。今年新进老师26人,完成15位教师的教师资格证注册工作; 二是抓好食堂管理及基建维修工作。加强成本核算,依上级规定严格控制成本,落实陪餐制度,听取师生意见,保证师生伙食质量。同时投入189万余元,对学校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及时解决师生诉求,即报即修。 三是规范财物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物资采购、领用、报废相关制度,对教学用品、卫生工具等事先估算,按量采购,按计划领用,杜绝浪费;对于固定资产及时登记造册,入库入帐。 五、抓好综合治理,打造幸福校园 一是做好安全。学校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人工作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添置安全设备,消除安全隐患。积极开展防溺水、防性侵、防校园欺凌、冬季防火、食品饮用水、自建房、校外租房、危化品安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安全工作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好法制教育,提高师生法制意识。 窗体顶端 二是做好工会工作。工会组织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产生新的工会班子,做好春节、端午、五一、中秋等节日及红白喜事、病困教师等慰问工作;组织14位老师参与无偿献血;坚持每月组织文体活动,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指数与归属感。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学校目前还面临着许多困境:特别是学生宿舍床位不足,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同时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教师培养仍需加强,拔尖人才培养及课题研究瓶颈亟待突破……下阶段,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